衡水財貿學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種有效的中職發展模式
2010年4月16日在全區職教會議上的發言
衡水財貿學校書記 王莉麗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中職教育是就業教育,而解決就業的關鍵就在于使學校的專業設置、教育方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真正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2006年以來,我校逐步探索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到目前為止,已與衡水中鐵建工程橡膠有限公司、衡水寶力集團、山東威海市政府招待處等5家規模較大、管理規范、效益持續較好的有市場前景的用人單位建立了穩定的聯合辦學關系,直接實現了企業招工與學校招生、用人標準與培養目標、企業需求與專業設置、實習實訓與企業生產、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等多方面的校企零距離對接,學校成了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企業成了學校的實習和就業基地,全面推動了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
一、主要做法
1、立足本地并拓展外地積極尋求聯合辦學企業,好中選優,深入協商,簽訂聯合辦學協議。企業規模的大些有無市場前景決定著企業有無持續的人才需求;管理是否規范,效益是否優良決定著企業對考生是否有巨大的就業吸引力。因此學校從一開始就把選擇好企業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基礎工作來抓,校領導親自帶隊,深入企業,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如,衡水中鐵建公司,全國工程橡膠行業的龍頭企業,到目前為止已有三屆近300名畢業生在此就業,月工資兩千元以上,最高可達七、八千元,一些同學晉升為車間、班組負責人,大部分同學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干;再如,山東威海市政府接待處,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只負責政府的政務接待,管理規范,工薪福利待遇較高,到目前為止,已有兩屆100多名畢業生成為了單位正式職工,戶口落到了威海市,他們安居樂業,對前途充滿信心。畢業生就業的穩定,吸引了足夠的后續生源,每年招生季節,校企合作專業都是最早完成招生計劃的專業。
2、校企共同參與,進行全程合作培養。開辦企業冠名班,從入學教育開始,企業就直接參與,使學生一入學就有了“企業準員工”意識。在合作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按照企業需求和教育、教學特點和規律共同商定招生、教學及實習計劃,共同確定課程體系,共同開發校本教材;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由我校教師負責教學,專業技能課、企業文化課一般都由合作企業派有經驗的技術管理人員授課并指導實訓;企業為學校提供或補充必要的實訓設施、設備及器材,充分滿足學生實訓要求,并使學生在校的實訓隨時跟上企業改進創新的步伐,成功地把企業的技術、設備、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直接嫁接到了學校的教育體系中來,較好實現了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辦學目標。
3、按企業要求進行招生和培養,學生畢業就上崗,縮短了員工和企業的磨合期,提高了學生就業的對口率、穩定率,徹底解決了畢業生及家長就業的后顧之憂。
4、把學校引進企業,在車間建立課堂,開展多種形式的“工學交替”。聯合辦學以來,我們先后與衡水中鐵建公司、衡水寶力集團、山東威海市政府招待處、威海銀潔繡品集團等企業簽訂協議,使這些企業成為學校教學實訓基地,在這些聯辦企業中建立“車間課堂”,根據專業特點和實習實訓計劃,每年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一段時間的頂崗實習,由企業技工傳授操作技能,并享受經濟補貼,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學校派專業課老師跟蹤管理,讓學生和教師充分掌握企業的生產流程和技能標準,了解企業文化和企業用工標準,既提高了師生技能,又增強了學校教學改革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5、企業為學生交學費,實現了經濟困難家庭孩子的求學、就業的愿望。中職學校的主要生源來自農村家庭和城市特困家庭,雖然有國家助學金、學校特困生扶助基金和優秀生獎勵基金的資助,仍然有相當部分學生為學費、生活費發愁。而校企聯合辦學,學生入學不交學費,學費甚至是住宿費、書本費均由企業代繳,徹底解決了這部分學生經濟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這也是校企合作班生源充足、班級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6、隨時做好溝通服務工作,不斷推動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不論學校與企業之間,還是學生與企業之間都有一個磨合和逐漸適應的過程,校企雙方必須做好溝通與服務,隨時解決教學、實習實訓及就業等各環節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確保校企合作的順利開展。
二、主要體會
1、校企合作實現了招生就業的直接統一,學生實現了零學費入學,徹底解決了學生求學、就業的后顧之憂,使中職發展更具吸引力,實現了教育公平,促進了社會穩定。
2、校企共同參與學生培養全過程,實現雙方零距離對接,更有利于彌補中職學校實訓設施、設備、師資及實習基地的不足,節省學校的辦學成本,更有利于中職學校專業調整、教學改革的有效開展,更有利于中職教育“培養具有高尚的品德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實現,更有利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行業企業的同步發展。
3、校企合作,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切實滿足了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降低了企業培訓成本和勞動成本,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因此應該受到也已經開始受到企業的歡迎和重視。
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中職教育必須要與企業緊密結合,跟著市場走,借企業之水,行教育之舟,才有強大生命力。正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指出的,校企合作既體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與行業企業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的關鍵環節,更是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計劃,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重要途徑。
總之,校企合作是一種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社會多方共贏的中職發展模式,但由于這種辦學模式在我國開展時間不長,社會、企業、學校、考生對它的認識還不全面、不深刻,具體操作方法、制度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我們繼續做出不懈地研究和實踐。今后,我校將積極探索新的路徑,勇于創新合作方式,進一步深化、細化、強化工作措施,使這項工作向更深入、更扎實、更有效、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謝謝大家!
二O一O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