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被醫生斷言活不過六七歲,并且從未上過一天學的“輪椅女孩”,竟然在自己18歲這年在網上開博,寫下了眾多清新雋
永的散文、詩歌。如今剛滿19歲的她,已經寫了2萬余字的博文,不僅得到了眾多學者及網友的贊許,而且已被一雜志社看中近日將開專欄刊登。幾天前,記者來到唐山遷安市劉莊村,走進了這個堅強女孩李瀟的家。
命運多舛堅強面對
李瀟出生在劉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生下來不久父母便發現她的后腰上有一個小紅疙瘩,每當碰到它時,小李瀟都會大哭不止,并且這個疙瘩還在不斷長大。
父母帶著幾個月大的李瀟四處檢查,終在天津一家醫院確診為脊膜膨出。醫生告訴他們,患上這種病的存活幾率很小,即使通過手術切除,也只能活到六七歲,并且會落下下肢殘疾。
面對高昂的手術費用,醫生都勸李瀟的父母放棄,但是夫妻倆還是把自家的房子作抵押,貸款給七個月大的李瀟做了手術。手術后,小李瀟果然下肢癱瘓了,而且頻繁小便。并且由于后遺癥,每年都要生一場大病,好幾次差點沒了性命。
常年求醫問藥,無休止的治療,讓一天天長大的李瀟越來越難以忍受。每當這時,媽媽就用張海迪的故事鼓勵她說:“你的生命來之不易,所以你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懂事的李瀟漸漸樹立起對生命的信念,靠著這種頑強的信念挺過了一道道難關,也挺過了理論上的生命“大限”。
自學知識學會感恩
轉眼到了上學的年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背著小書包去上學,李瀟羨慕極了。細心的爸爸也給她買來了小書包,李瀟便將哥哥用完的書全都裝在里面,每天背在身上。曾經當過代課教師的媽媽當起了李瀟的家庭教師。
可很快,高中畢業的媽媽就感覺自己教著很吃力了,李瀟開始自學。她家后面就是一所小學,她能聽見上下課的鈴聲,她每天都依據學校的鈴聲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學校上課她“上課”,學校放學她休息。
李瀟利用字典,把哥哥學完的書全都看了個遍,尤其是語文,每篇課文都能背誦下來。15歲那年,她第一次接觸了世界名著《霧都孤兒》,她如饑似渴地看著,忽然產生了一種沖動,第一次拿起筆開始了自己的“寫作”。從2004年開始,她每天堅持寫日記,到現在用過的日記本堆起來足有半米多高。
李瀟喜歡看書,喜歡文學。在書中,她不僅“認識”了霍金、保爾、吳運鐸、張海迪……而且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懂得了感恩父母、感恩生活。她知道爸爸在外面打零工,媽媽一個人帶她不容易,就每天坐著輪椅幫媽媽做家務,擦地、洗碗甚至做飯,她都能駕輕就熟。
書寫博客點亮希望
2008年,一位親戚送給李瀟一臺舊電腦。盡管家里拮據,但父母還是湊錢給她安裝了寬帶。從此,這臺電腦成了李瀟和外界交流的窗口。沒有教材,沒有人指導,李瀟就自己摸索著學習,很快便學會了簡單操作,開始在電腦上寫文章。去年,她在別人的幫助下建起了自己的博客,取名為“奇跡”,把自己的經歷和所思所想全都記錄在了博客里。
短短數月間,李瀟在博客上已寫下了2萬字的散文和詩歌。她的文字清新雋永,受到眾多讀者欣賞。遷安當地一位文學界名人得知這么優美的文章竟是出自一位從未上過學的殘疾小姑娘之手,頓感震驚和感動,專門為李瀟寫了一篇散文,并被遷安電視臺錄制成電視散文播出。與此同時,遷安網友集中的貼吧里也將李瀟事跡的帖子置頂,讓更多的人來關注李瀟,幫助李瀟……
據悉,《華夏散文》雜志社近日將專門為李瀟開辟一個名為“凝望生命”的專欄,刊登她的散文。
李瀟對生活充滿信心,她在自己的博客里寫著:“我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我還有雙手。我要用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奇跡,在人生大舞臺上,尋求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每天上網是李瀟快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