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道,去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出臺我國高職院校首個建設方案,提出與世界領軍企業緊密合作,讓人才培養方案隨著時代脈搏變化而變化。創建20多年來,該職院已培養近十萬名高素質技能人才。
職業教育是關系到大多數人就業生存的一種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全社會勞動水平的基礎教育,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在改革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都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然而,一直以來,職業教育沒有像綜合類高等院校那樣受到重視。很多人認為,職業教育畢業出身的學生,多成為工廠車間的“藍領”階層,沒有奔頭。而且在現實中,在用人評價體系、工資待遇激勵等方面,以學歷為指揮棒,輕視技術水平、工人崗位的現象,依然在用人單位不同程度存在,導致技術水平高的員工無法享有相應的報酬和地位,也影響了員工提高技能水平的積極性。
職業教育要發展,辦學理念是關鍵。發展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向更高層次發展必然要跨過的一道門檻,不可等閑視之。筆者認為,職業教育辦學體制要將以教育部門為主體的行政管理體制,逐步過渡為以行業、企業集團為主體的需求管理體制。也就是說,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研究市場、緊跟市場、適應市場、服務市場的辦學方針,樹立“依據市場辦專業,依據崗位設課程,依據技能抓教學”的辦學理念,創建特色專業,培養技能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讓技術人才發展有通道、職業有規劃、成長有希望,是實現生產制造業和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關鍵之舉。在職業教育之外,相關職能部門和用人單位也應有所作為。就梅州而言,要積極開展技能大獎、技術能手、技能大師評選表彰,大力弘揚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改善技術人才的經濟待遇,探索建立基于崗位價值、技能等級、業績貢獻的薪酬增長機制和激勵保障制度,發揮高技能專家在技術革新、技能培訓、技藝傳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